◎青少年研訓中心主任/莊舒華

每逢暑假,總是教會青少年工作者最為忙碌的時期。學期間礙於青少年上課而無法集中火力的各樣事工,都期待著在暑假期間可以一舉挑旺青少年的信仰之火,帶來下半年度事工的動力與參與。於是,短宣、特會、夏季學校……排滿了教會的行事曆。不只青少年要參與諸多的節目與活動,青少年工作者也不遑多讓,參與各樣的研習,期待從當中找到一條出路可以來突破自己手中目前的牧養困境。

在新的學期開始,一批新生又加入新的團契、面對新的環境,這似乎是個契機,是個可以摩拳擦掌、躍躍欲試的好機會。如同每學期期初,作文課裡總要寫上一個「新學期新希望」一樣,我們會不會也掉入那些看似有所突破、卻總是成為例行性的事工循環裡,反而忽略了在這些牧養挑戰中的根本問題?

察覺世代更新的改變與挑戰

二十年前教會無法面對的青少年,現已成為兒童與青少年的父母,教會的父母工作需要更新。因為這世代父母的特質與對待教養的方式,特別是父職的參與,與上一代父親缺席的景況截然不同。而少子化所帶來對於孩子教育的看重,甚至過多的滿足與保護,教會如何帶領父母成為門徒,以致讓家庭可以成為日常門訓與宗教教育的現場,這是考驗。

現今教會所接觸的青少年,他們的改變已經無法用「三年一代」的規則來思考,其變化的快速與各樣問題的產生,若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因應,青少年會更多向世界靠攏。當青少年需要透過參與和實踐的途徑來學習經歷上帝與思考信仰時,教會如何提供機會讓他們加入服事?不是只是完成一份工作,或者教會的服事有人可做,而是在這個「任務」的完成過程裡,帶領青少年去思考其中所發生的一切,包括他看待事情的價值觀、他所碰到的問題、他個人的生命景況?

這世代的青少年工作者其特質與面對權威態度,也與過去世代不同。他們對於權威的反感,如何引導至對基督的順服?他們渴望有所作為的自我,如何進入團隊事奉的彼此聆聽與成全?過往教會以為神學院一畢業,就能堪當大任的期待,如何轉換成需要在教會現場繼續培育以致能夠老練成熟?這並非只是徵人啟事上找到一位傳道就能解決,它同時也是教會牧者階層傳承的考驗。

這些種種的變化,教會高層必須去重視與思考,帶出策略與行動的回應,這已不是方法更新或替換的問題,而是整體事工架構與核心的轉化挑戰。

發展以堂會為本的事工

在以青少年為事工對象的機構紛紛推出各樣訓練與活動之際,今日的教會在資源的取得上較往日更為多元且容易。但若不能真正去體察自身教會或團契的特質與限制,教會平日所給予他人的氛圍是什麼?教會在硬體或軟體的優缺點是什麼?教會輔導群的恩賜與能力是什麼?教會的青少年與父母又是什麼樣的特質與生活模式?這些都影響某些特會或機構所鼓勵的方案或行動,能否在自己教會得以生根建造的關鍵。只靠方法或技巧,頂多能維持某部分的運作,唯有從根本結構與核心價值上的思考,才能帶出長遠的改變。

過去許多青少年工作者都出身機構,或者在求學時代蒙受學校團契的造就,進入到教會體系牧養時,容易忽略機構與教會的不同,將青少年與教會其他群體分割開來,也缺乏整體性眼光來做帶領建造,例如從兒童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專以至於社青如何在教導與關係上有銜接與一貫;成人牧區如何連結家長的門徒帶領與支持、鼓勵輔導同工在養育與建造能力上的提升。在教會中的青少年事工不會只有關乎青少年自身,也包含了其他與青少年相關的人與資源。我們若不能以堂會角度來思考各樣青少年事工,缺乏高度跨部組與成人連結的支援成全,就難以幫助青少年建立教會的歸屬與獲得整全的建造。

不能只有同行,還要勇於領導

耶穌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,展現出恩典與真理,使我們得以認識父神。現今委身青少年工作的弟兄姊妹多半具有高度的輔導性,也就是能夠投身在青少年的世界裡與他們同行,卻往往陷於想要被青少年認同與接納的需要,我們努力進入他們中間,卻忘記進入的目的乃是要將他們從世界帶領出來,使他們得以歸向神。缺乏以神話語和禱告帶出來的領導,不是真實的屬靈引導,我們不僅會將青少年帶向自己的身邊,無法使他們進到上帝面前,去面對他們自身的問題,而看見耶穌是他們的答案;同時也無法在愛中用有意義的方式來向他們傳講真理,在難處中學習仰望與經歷。缺乏靈性領導的青少年工作,容易養出一群不成熟與屬靈無力感的青少年,無法改變他們的生命、也無法建立他們用信仰去影響周遭世界的能力。

所以,當我們進入青少年世界同行時,要允許我們自己對他們的生活所反映出的各樣價值觀「開放」,開放不表示認同,開放是為了建造一個可以對談的空間,在當中去發現造成他們會如此思考的各樣可能性。然而,青少年工作需要謹記在心的是,在那些對話之後,我們要帶他們往哪個方向思考呢?如何從平面的遇見問題、發現問題,帶往立體的信仰思考與挑戰?如果最好的答案是由青少年自己思考後得到,那麼,如何引導?如何教導?如何陪伴他們上路並且知道目標與方向,就關乎青少年工作者自身是否也被上帝所引導,因為我們無法帶領青少年去到我們自己也不曾去過的地方。

看重有意義的神話語教導

過多的活動與膚淺的教導,試圖用感官的滿足與舞台的展現來吸引青少年,會讓教會陷入短線操作的危機。教會若不斷地用活動與節目來做為牧養的手段,我們只會養出對節目的要求胃口越來越大的消費型青少年,他們只想上台被看見,卻無法學習台下的僕人事奉;只追求感覺的愉悅與滿足,卻無法用腦袋去思考關於真理的問題,甚至包括基本的要理都無法回答。他們看起來像基督徒,但離開教會後的生活,或者在教會「下台」後的生命樣式,其敗壞的程度可能還遠超過一般非信徒。

因此,如何透過青少年身處世界的挑戰,按照他們的身心發展歷程與學習特質,給予適切合宜的信仰教導反思,使他們能連結於上帝偉大的敘事之中,在其中找到身分的歸屬,也找到面對挑戰的力量?這挑戰教會對於整體牧養與教導的規劃與安排—是隨意的編排聚會,只要有人帶領就好?或者有其方向與目標,在當中不斷貼近青少年的日常需要,帶出活潑的教學與適切的真理教導,使青少年能得以學習真理、思考問題,並且知道如何清楚的表達信仰?

這部份完全倚賴青少年工作者本身對於神話語的認識(如何對青少年翻譯真理)、對聖靈的渴慕,以及如何與神同工的敏銳程度。若要幫助青少年成為門徒,青少年工作者必須自己先成為跟隨上帝的人,在言語、行為、信心跟愛心上,都讓青少年看見一個跟隨上帝的見證,不論這個見證人有多少軟弱跟掙扎仍在與世界抗衡,但這個見證人所展現出對上帝的信靠,會帶給他們效法的渴望。

換言之,這世代已無法只用愛心與熱情來牧養青少年,不能只天真地期待青少年只要有人當保姆看顧、穩定聚會,到了成人就會自然成為為主見證的基督徒。從宗教教育的兒童期到面對價值與信仰懷疑的青少年時期,如何引導他們重新建立信仰的體認與追尋,它需要具備相當的專業能力(牧養、教導、策劃、領導)與信仰生命(讀經、禱告、屬靈引導)。如何裝備青少年工作者,這將是我們的挑戰。

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
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
電話:(03) 2737477 | 傳真:(03) 3714703
© 2020 Copyright -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
- made by bounc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