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神五月代禱信

贏得這代、贏回這代

不久前,我讀到一份有關德國基督教會現況的報導,其中有一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也是作者特別強調的:德國的許多年輕人並沒有失去信仰,而是對教會失去信心,這造成了德國各地大量的年輕人正在離開教會,形成了「不上教會的基督教時代(churchless Christianity)」。當然,新冠疫情的影響,尤其是隨著網路教會的發展,也加速了年輕人的出走。

過去這一年,我在臺灣各教會講道及探望各地校友時,看到許多教會(尤其是中小型教會)正面臨一個艱巨的挑戰,就是如何讓青少年事工可以持續下去。為了回應這一迫切的需求,華神校友會決定舉辦一系列的青少年事工講座,不僅邀請華神校友及所屬的教會,也歡迎北中南區的教會共襄盛舉。四月24日,在與台中策盟的合作下,來自台中各地近百名的參與者齊聚一堂,聆聽並學習資深青年工作者洪中夫牧師的分享:如何建立紮實有效的青少年外展事工、如何強化家庭祭壇與父母親的屬靈影響力,以及如何建立門徒導向的青少年事工。要想得著並贏回這世代,這三個基礎絕對缺一不可。

在短短三個小時的研討會結束時,許多人都表示希望看到這種培訓和網絡能夠繼續下去。我特別感謝華神40屆校友洪中夫牧師,他在當中鼓勵著每位參與者,並願意繼續支持他們一起努力。我們目前計畫在五月份及下半年,為桃園地區的教會,以及南臺灣的教會舉辦類似的研討會。我特別邀請您現在花點時間,為您自己及全臺灣教會的青少事工禱告,願我們真的能贏得這代、贏回這代!

感謝您為今年三天的戴紹曾博士紀念講座禱告,我們有幸邀請了墨爾本神學院資深研究員,也是墨爾本聖公會牧師的馬可.杜里博士(Dr. Mark Durie)作為講員。杜里博士從大使命開始談起,特別提到門徒成長的八個向度:愛神和事奉神、跟隨耶穌、在生活的每個領域先求神的國高於一切、戰勝惡魔的屬靈得勝、與聖靈同步的生活、相信真理、群體生活、在苦難的恩典中成長。杜里博士又從歷史脈絡中,說明教會忽視醫治釋放事工的原因:受啟蒙運動的影響、去神話化、聖靈恩賜的中止論(Cessationism)等。

杜里博士從聖經中(特別是從大使命中)提出七個證據,說明醫治釋放事工的重要性。最後一天,杜里博士具體介紹醫治釋放事工的方法與原則,並以伊斯蘭教作為個案研究,以「放棄伊斯蘭教的祈禱文」為例,說明如何幫助那些脫離伊斯蘭教的人得著醫治釋放,使被擄的得自由(不再受清真言捆綁)。三天聚會,除了華神老師們針對每個主題做回應外,會眾的提問亦十分踴躍,從台灣教會的處境出發,從聖經、神學、歷史以及實際文化處境等面向,進行更深刻的反思。對那些未能即時參加這次講座的人,歡迎點選以下連結上網收看。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Wvy1WycpV7otljOJLDl_rEO0ACO7IYoQ

四月中旬,感謝主有機會前往馬來西亞檳城,參加世界華福中心和臺灣洛桑主辦的第三屆「未來教會」會議。能夠與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教會領袖接觸,並聽到主在他們當中所行之事,著實倍受激勵。與之前二屆的會議一樣,不同的講員按「福音使命」、「門徒教會」、「普世宣教」三個主題簡短地分享二十分鐘,再進行圓桌討論,我們的核心焦點是:透過捨己來分享整全福音的重要性;教會如何在破碎和失能世界中扮演光與鹽的角色;以及普世華人教會如何更多參與跨文化宣教事奉。

其中一天下午與會者參觀了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:聖喬治聖公會教堂,以及戴德生的妻子瑪麗亞(Maria Jane Dyer)的母親譚瑪莉(Maria Tarn Dyer)安葬的新教公墓。站在墓碑旁,我再次想起許多先輩為了讓我們能夠聽到福音所付出的犧牲和奉獻;願我們這一代也能被人看為是忠心的世代,就像他們在那個世代至死忠心一樣。

最後,我們邀請望您為以下事項代禱:

  • 新學年的招生能夠順利完成,求主引導每一位考生能走在神的心意計劃中。
  • 五月15日華神董事會會議,有神的同在和掌權。
  • 師資的需求,求主預備。
  • 尚未確定服事工場的畢業生,能看到神開路。

榮耀唯獨歸於上帝/Soli Deo Gloria

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校長

主僕 戴繼宗 敬上

2023.5.1

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
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
電話:(03) 2737477 | 傳真:(03) 3714703
© 2020 Copyright -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
- made by bouncin